行业杂志 Find Biometrics 最近的一次生物识别研讨会上,受邀演讲嘉宾在讨论中一致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个人身份验证,对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要求也不断在增加。将指纹识别技术与其它生物识别模式以及活体检测技术进行无缝结合,将提供强大的身份验证功能,又不会影响用户体验——而增强用户体验恰是推动生物识别技术革命的第一要旨。
此次网上研讨会主题为“移动生物识别的新疆界”。 “如今的移动生物识别领域充满着生机,让人想起2013年Touch ID即指纹识别技术推出时引发的移动终端的变革。”研讨会主持人、Find Biometrics杂志的主席Peter O’Neill先生说道。他的这一说法嘉宾们无人质疑。生物识别安全公司BioCatch副总裁Frances Zelazny在谈到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身份验证工具时谈到:“无论是在机场取票,或是访问属于隐私的个人健康数据,还是验证银行交易,现在都出现了手机的身影。”
“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出现在我们的手机中,还会看到更多的验证模式来提升用户体验、增加安全性能,比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和行为识别等多模式验证,”Precise Biometrics 公司的研发总监 Fredrik Clementson 说道。他还强调,相比指纹识别搭配 PIN 码这一组合方式,将指纹技术与人脸识别或虹膜扫描相搭配,将是一种更便捷、更安全的多重验证方法。
移动行业组织 GSMA 的高级技术总监 David Pollington 还介绍了移动设备中的多个传感器将相互配合,针对不同应用程序对用户进行有序地验证。
新技术规范的出台,将加速多重生物识别验证技术在支付市场的应用。David Pollington 指出,诸如PSD2 和 GDPR 等的技术规范,将推动市场更积极有效地保护客户或账户持有人的身份信息及数据,而不会制造任何障碍。
在确保生物识别解决方案的安全性上,技术标准的关键作用越来越彰显,这一点在研讨会上被强调。Fredrik Clementson 指出,随着移动生物识别技术延伸至低端设备领域,为了达到预期的用户体验,低成本的移动设备运行较低安全级别的技术,会带来安全风险;因此,他表示非常欢迎一些可靠的权威机构,如 FIDO联盟 和CAICT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展开工作开始制定生物识别性能和活体检测的技术标准,确保可靠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
有听众提问“当前移动生物识别领域中所蕴含的最大机遇是什么”,Fredrik Clementson 的回答是指纹传感器市场中的一个重大技术转型,那就是可以放置于屏幕内部和下方的光学和超声波指纹传感器。随着全面屏智能手机的推出,这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由于我们的软件可兼容所有传感器技术,对我们来说,屏内/屏下传感器的市场需求会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机会。”
点击此处收听网上研讨会,了解更多移动生物识别领域的市场进展和机遇。